文|初雪
知识消化不良是什么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就像是我们吃东西吃多了不消化一样,我们学习的知识太多,如果不及时消化、不能有效应用,也会堵在脑子里,导致“消化不良”。
为什么会发生知识消化不良?
一来因为我们的“贪心”。
我们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,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,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最大的效果。
可仔细想想,这是不可能的——
知识的消化和吸收需要一个过程,而知识从掌握到应用也需要一个过程,这些过程还需要一次一次不断地修正和应用,不断地从知识回到生活实践中,再从实践中回到知识本身,这样,才会有效果。
比如:有些孩子出了问题的父母,迫不及待地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,他们想要通过听几节课、看几本书,就想解决孩子的问题。
他们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,但是,现实却很让人“失望”——
孩子的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,也并不是父母听了几节课、看了几本书就能立马解决的,而是需要父母具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的呵护,才能慢慢唤醒孩子,让孩子回归正常状态。
这个世界上,并没有什么“灵丹妙药”,能够让一个问题孩子一下子变得正常;这个世界上,也并不存在什么“灵丹妙药”,能够让一个人立马成长。
这个世界有的,是日复一日的坚持,是一年又一年的刻意练习。
二是因为我们的“攀比”。
看到别人看个什么书、学习个什么课程,也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,也盲目去跟随、模仿,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“攀比”,当成一种“谈资”,当成一种“炫耀”。
收藏夹里收藏满了各种课程、文章、视频;书架上放满了书籍,购买的书籍还在路上,却还没来得及看一本……
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学习知识,而是盲目地追求知识,用知识装点门面,而不是用知识填充内心,用知识改变生活。
面对知识消化不良,我们该怎么办?
一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规划。
根据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先做一个学习规划。
盘点一下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,看看自己具备了哪些知识,还需要补充哪些知识,之后再进行报课、买书学习等,这样更有目标性,也更节省效率。
二是巩固吸收已有课程、书籍等。
现今,是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时代,每个人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,或者通过网络,或者通过各种app等,对于自己已经有的课程或者电子书等,要反复学习,消化吸收。
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现”,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课程,更要反复咀嚼消化,从中受益。
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,难免会有暂时掌握不了的知识,当遇到这些情况,也不用太着急,可以暂时放一放,先往后学着,说不定哪天,前面掌握不了的知识忽然就弄懂学会了呢。
面对知识消化不良,放下执念,放慢脚步,知识的学习自然就会变得通畅了。
初雪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顶端新闻教育频道签约作者。
(图片源于网络|侵删)